1. 怎樣讀歷史才能有用呢?

當你讀一本歷史書,讀到書中的古人面臨重要的抉擇關頭時,立刻把書蓋上。

好好想一想,如果你身處對方的位置時,你會如何決定?

把一切都想清楚後,再把書打開,看看這個人物是怎麼做的,

他的決定帶來的是成功或是失敗?原因何在?

然後比較自己與古人,在選擇和方法上有何異同之處?

這種學習歷史的方法,重視的不是記憶,而是思辨。

 

2. 聰明如果不能提煉成智慧,是半點用也沒有

那麼聰明要如何提煉成智慧呢?

最好的方法是接近有智慧的人,

最簡單的方法是如有智慧的書。

 

3. 想要學習思辨,第一步應該從問問題開始。

 

4. 『學生』的目的,就在於學『生』,

活下去、活得好、活出衷心所願的人生。

 

5. 學習歷史,就是要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自己的智慧,

將古人的智慧活用在自己生存的時代,

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書中的智慧不斷相互印證。

這才是真正的學歷史,真正的學『生』。

 

6. 學習歷史的第一個問題,應該問自己

我,究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之中?

 

7. 人生要就不忍,既然已經忍了,就要一忍到底。

如果不能一忍到底,讓人看出你是強忍,你的忍半點價值都沒有。

 

8.  把一切主客觀因素,全部考慮在內,算到無可在算,做出萬全準備,

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,雖然不是『絕對的先』,但已經是『絕對不後』

 

9. 出乎對方意料之外,就是『絕對的先』

 

10. 什麼叫讀書?在中國人還看,讀書有三個層次:

第一個層次叫『誦書』,背誦書中的內容

第二個層次是『讀書』,分析、歸納書中的道理

第三個層次是『唸書』,把書中的道理,時時刻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實踐它,也就是『念念在茲』的念

 

11. 決定成功或失敗的,往往是你的理智控制了感情還是感情控制了理智

 

12. 我們看一個人,要觀察一個人的本質,最重要的就是看其兩端:

看他得志之後是什麼樣子,會做些什麼事?

看他失意的時候又是什麼樣子,會做些什麼事?

 

13. 有些人只能在一百個固定的標準答案裡,找一個最好的答案,

可是有些人卻能在一百個標準答案之外,找出第一百零一個更好的答案,

這就是天才和人的思維差距。

 

14. 人跟人之間的差別往往不在於遇到不同的問題,而在於面對問題的態度。

通常決定你一生成敗的,有兩種不同的態度:

第一種是面對現實,改變自己,去解決問題。

第二種是掩耳盜鈴,設想別人的評價都不正確、都是偏見....。

 

15. 這個世上愈聰明的人愈會自欺,因為他不能忍受自己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聰明。

當人走到了這條道路上,她就離悲哀和失敗不遠了。

 

16. 一個人會被騙,絕對不是因為他『笨』,而是因為他『貪』

 

17. 天下的父母大都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,可是為什麼成龍成鳳的子女那麼少?

因為光望是沒有用的,只有教子成龍、教子成鳳才有用,教子則必要有道

首先是父母身教重於言教,其次是為你的孩子找一個影響他一生的好老師。

 

18. 歷史學的三個功用:

一、啟發智慧:把歷史當成是磨石刀,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自己的智慧。

二、審時度勢:歷史學正是為了培養眼光不侷限於當代,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。

三、感動人心:荀子說:「百王之無變,足以為道貫」,經過無數個時代卻始終沒有改變的東西,才能作為縱貫古今的「道」而存在。

什麼是這樣的東西那就是人性,就是良知。

要改變世界,只能從改變人心開始。

要成就大事業,也一定要了解人性、掌握人性。

只有人心變了,世界才能改變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